前言

我研究这个问题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每次写文章都会去提到这个东西,但是,变优秀了真的就能过好一生吗?

很多人(比如我)都会困惑自己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无法消除内心的恐惧、焦虑与自卑?很多明星富豪或你认为的人生赢家本该幸福美满,但为什么还是会突然失控或者塌方?我们明明从未停止过提升过自己,但为什么越提升越迷茫?

因为,你提升的只是你的功能,而不是你的人格

功能≠人格

高功能不等于高人格,在心理学上,人格泛指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状态,它决定了你处理问题、管理情绪、创造快乐的能力,而成绩、金钱、技能、事业、学历、婚姻等都是为了适应社会而发展出的一系列外在“功能”,他们的优秀只能让你获得更多的生存价值、社会价值,并不能代表人格水平。

而将功能=人格,往往是内在崩塌的开始,就算你的外在功能再强大再全面,但没有相应的内核去支撑,顶多也只能算一个内核虚弱的六边形战士,但这其实并不抗打,内心也无法真正的自给自足,所以很多人卷到一定程度就会身心俱疲,开始摆烂、搞砸或者抑郁,因为一旦现有的人格无法承载自己的高功能了,到了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比如升学不适的青少年危机,事业家庭不顺的中年危机等都有可能在生理、心理上“塌方”,或物质上家道中落

方向不对,努力真的白费

大多数人耗尽一生也只是在“功能”上下功夫,比如东亚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过度注重“外在”的价值体系,但讽刺的是,我们的目标却是幸福人生这一非常内在的需求,所以生活总是伴有强烈的撕裂感,听的最多的也是等我有钱了、等我上岸了、未来就一定幸福了等等,或是很多想跨越阶级或高攀豪门的人以为有钱了就能摆平一切,或是好看点就能hold住婚姻,以为这样就是快速抵达幸福的捷径。这种感受…

让我想起一人之下中,诸葛青对某个中二程序员说的话,看到问题的关键了吗,一切都不合理啊,感受这玩意儿经常不靠谱啊,如果感受就意味着真实,那真实靠几片药就可以扭曲了。(ps:这是题外话,请无视)

但就像很多看似优秀的人一样,一旦进入情感关系或面对父母时,自己的人格就原形毕露,变得患得患失、被人拿捏、无法做自己。

有一种再努力也瞬间归零的恍惚感,时间久了就会习得性无助,果然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我想要的人生…

殊不知,其实是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所以在这样极度内卷的高功能但自我压抑的低人格社会里,一定要花时间来深度探索内心,疗愈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模式,才能发现自己的独特性,不被外在的价值体系卷走,从根本上提升人格力量。

结语

正正经经的写了很久,但其实我并不是能够好好讲课的人,因为我并不算是一个过好自己生活的人。这篇文章都是以我为模子写的,我就是一个患得患失却又朝着六边形战士努力的普通人,也许嘴上谁都想躺,都说过,等我怎么怎么样,就一定能过好这辈子了。变优秀了能不能过好一生我不知道,纯粹的六边形战士过的好不好我也不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做的事,这种纯粹的思维层面的东西都有可能是无形之中去思考的,就比如我,无形之中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两年半了。就算是给一个狗狗思考同一个问题两年半,他也应该已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于是我也把这些年的感悟都写成了文章。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过不去我就绕道,从来没想着能够直面某些问题,我也一直知道自己这个毛病,于是我就对自己特别狠,一开始就断了自己所有后路,这样我只能向前了。也因此早就了我这个完美人格的障碍,说不上是好事,但也不算是坏事。因为很多时候不必成为六边形战士,也能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