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制心一处
- 在做某件事之前,不妨问问你自己:
- 在毫无压力的时候,我也愿意这么选吗
- 如果有代价,我愿意付出吗
- 这件事的难度,我搞得定吗
- 我有足够多的资源吗
- 最差的结果是什么,我能接受吗
- 全力以赴的爬上你目之所及的一个小山头,你会看到更多的山,看到下一个山头和路,就这样凭着“有意思”一个个地把你关心的事做到极致,你会走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处。所以,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别想什么大意义,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 如果你盯着糟糕,这个时代就会前所未有的糟糕,如果你盯着机会,那么这个时代也会前所未有的有机会,今天这个时代,就看你怎么玩。
-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这就是修行,如果吃饭的时候想着喝水,喝水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谈恋爱的时候想着分手,拥抱的时候想看看表,那还是凡人。
- 不管成不成功,投入总会带来快乐。
- 你是在骗自己不感兴趣,还是知道自己本来就能力不足,到底是没有,还是不敢有。
- 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够活下去,而且都会活的很好,当拥有了说走就走的能力,反而能收获真正的爱情。
- 潜能就好像一个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他,他就会越来越努力, 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如果你一开始不信任他,而去依赖其他东西,他就会慢慢的远离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时候,他也不会来。
- 为什么那些“我要一年读100本书,我要每天6点起床打卡”的动作,最后往往都失败了,就算坚持下来了也收获不多,因为他们的动机更多的是在炫耀,而不是在享受
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
- 寻求外部的寄托,这会让自信完全被摧毁,恐惧开始滋生,因为我们知道,外物是无法被完全掌控的,而我们又无比依赖这些东西。
- 记者曾问围棋大师吴清源,平日研究谁的棋谱,吴清源说自己的,一位棋手研究最多的棋谱一定是自己的。一位作家阅读次数最多的书页一定是自己的,修订其实比写还要难,就是要反复看自己的文字看到吐,再慢慢加加减减。
- 放下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才能看到生机勃勃的全新道路,这就叫放自己一条生路。
- 我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在大脑里构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
- 一切你以为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的计算,而这一切,对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 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所以,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
- 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接下来的事就是时间和技术的问题了
- 一个人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会诱发生理变化,一直到病变
- 如果一个东西过于完美,那么它一定有问题
- 不要给自己做完美的职业规划,原因有三,一,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二,一个过于明确的目标会让你对新的机会视而不见,三,请相信最好的还没有来
安全感-恐惧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要害一个人,让一个人恐惧,没有自信,给他提供无须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这实在太有效了,没有比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更难以忍受的东西了。
- 站在阳光里,你会慢慢的赶走黑暗
- 启动安全感模式,需要的只是自信
- 故事一旦被讲出,过去的事情就会被烫平在生命的衣服上,不会再像空中的幽灵一样袭击着你
- 恐惧有三个层次,一是恐惧事情的本身,二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三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失去
-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碰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 记得问自己两个触底反弹的问题,1,如果我失败了,代替我的家伙会怎么办,2,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
- 世界永远都是不公平的,我们既无法让这个世界永远公平,也找不到一个永远公平的地方
- 如果你还年少,你相信世界是公平的,那是天真,如果你已成年,你还在寻找绝对公平,那是愚蠢
- 不公平就好像是空气,充满世界每一个角落,我们每一瞬间都身在其中,无法逃离,关键是,在呼吸之间,你是在做有意义的事,还是让自己慢慢老去
成功=失败
成功学的鸡汤不可喝
-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这是成功学的著名逻辑,只有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会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
- 疲惫了,那就休息,苦恼了,那就哭泣,快乐了,那就小小的忘乎所以,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在成功
- 尝试总是要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
- 回顾你的生命,那些让你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来自生命的最底层,那些最艰辛的日子你默默的坚持,那些黑暗的日子你的眼睛里闪烁着理想之光。
- 看了太多成功学的书,和过往的痛苦工作经历对比起来,那太可怕了,看了太多职业发展的书,那些书都是为了告诉你一个道理:世界上一定有你最感兴趣的工作,你如果不找到他们,哼!那你就死定了!
- 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只做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之前,不要做决定。
价值-价格-损失
- 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它在当下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
- 越是自尊心强,越是自卑而自大的人,他们的沉没成本越严重,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证明自己是对的,假装自己没走弯路
- 害怕损失或许让你当下少输一些,但很容易满盘皆输
- 损失从来不会让你安全,只会让害怕失去的你继续损失
- 在很多时候,价格和价值不总是对等的,贵的饭店菜不一定好吃,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适合你,名牌的衣服不一定好看,关键是适合你的内心,你要清楚的知道,你要什么价值
- 聪明的人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价格,蠢人通过价值选择不合理的价格
-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让价格帮我们做了价值的判断
- 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你不妨试试一个坏的开始,因为完美的开始永远不会来到,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
- 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一个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受害者天堂法则
- 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 安心做坏事
- 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
- 用受害获得同情和帮助
- 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结语
这是一本我四天看完的书,并不是说一目千行,也没有过脑就忘,这本书很多的道理都是很现实而又处于我们的生活视野盲区之外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总会对着某个道理思考一下然后说道:“的确是这样的”,心理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他能够将人拖入深渊,也能够将人带离苦海,相比于其他疾病折磨来说,最最惊喜的是,往往它不用任何药物治疗,只是在某个散步的瞬间,把心里的执念丢了,仅此而已。
还记得几个月前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时候,那时候我就很感叹,就算是一个个文字,也有如此力量,让我身临其境,无法自拔。或许是我一直对心理学研究比较感兴趣,也可能是我自己确实有点心理问题,但是我始终没有开始做点什么,一直在顺其自然,像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讲的那样,等待成本,我在等待着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嗯,我觉得有理,我没有拖延症,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放弃,那么为何我不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呢,于是打开尘封的文档,看着稚嫩时期的自己所写下的诺言,我或许失去了很多机会,这个开始也可能非常糟糕,不过呢,总比没有开始强。
或许只是为了炫耀,或许是热爱,我也说不清,今日始,或许我会走上一条和计算机完全背道而驰的道路…
- Post link: https://www.godhearing.cn/chai-diao-si-wei-de-qiang-zhai-yao/
- Copyright Notice: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unless otherwise stated.